有关成功的科学之年终篇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和2018年说再见的时候了。2008年的时候遇到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今年也爆发了裁员潮,不过还好我还在,两年之期的日子也快圆满了,内心有点小激动。从年初4月份一周一篇博文的任务也完成了,今天这篇就是最后一篇了。后面我的文章就不在这个里面发表了,如果你真有兴趣了解我的读书笔记,不妨给我留言,我给你新的地址。今天聊最后一个有关成功的话题,不过我不是聊教人怎么成功,而是聊有关成功的 科学
  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我浪费了十年时间看了一些自由民主社会学与经济学方面的很多东西,曾经也是一个十足的愤青。如今人到中年才逐渐意识到自己浪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去年所经历的工作上一些事情,更看清了人性更看清了世界。如果以前十年时间能像现在这样以平和的心态读书,或许我就不是现在的处境了。以前把社会学和经济学当规律解读,现如今才明白社会学和经济学不是科学,他们的理论是不可重复不可实验的。不像物理学和化学都是可重复的,给定条件一样,结论必定是一样,而且有实验依据。社会科学和经济学只能总结历史,不能预测未来是不可重复的,而且也没法实验。现在社会上的一些成功学所灌输的鸡汤就属于这类东西,他们的理论貌似自洽,但是无法重复检验和实验,带有很大的煽动性。我今天聊得是美国科学家经过大数据样本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有关成功的科学。
  首先我们要定义成功。成功可能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这个是比较主观的东西。比如有的人觉得创作了一个超越自我的作品,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认为我是成功的,有人会觉得有一个幸福的伴侣算成功,这些都很主观没法测量。美国科学家要研究成功,必须成功是可测量的,像上面的例子就不是一个可测量的东西。那他们怎么定义成功的呢?他们是按照世俗的标准定义的,比如你是一个作家,你的成功就是你的书销量怎么样?你是一个品牌,你的知名度怎么样?你是一个律师,有多少人请你打官司?等等,这里说的成功都是客观可测量的。现代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可以使研究者做一些过去办不到的极端分析,比如他们统计了有史以来的所有学术论文,分析每个学者怎么成长起来的?他们拿到美国所有图书馆销量数据,看看每本书的销量如何?而且他们还有机会了解世界上所有的博物馆和艺术展览官,可以获取每一个艺术家是如何发迹的。他们从这些全覆盖无死角的样本中找到了一些定律,这些定律是可以重复检验的,比如他们能根据网球运动员的成绩,准确预测他的关注度。
  第一个定律:业务表现不能和成功画等号。 比如你是一个画家,在专家看来你的绘画技法、作品意境都特别优秀,但是你的画不一定卖的很好,这种在他们的研究中不叫成功。比如你是一个程序员,你写程序搞算法很牛,但是你的薪水你对业界影响力可能还不如那些纯管理者,对不起这种也不叫成功。业务表现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经常做的事情是提高自己,会有一些励志书教你怎么刻意练习、要有意志力要提高效率。这些都是教你怎么提高业务表现能力,你的业务表现好,说明你是高手,但是这个定律告诉你高手不一定等于成功。
  既然业务表现好不一定成功,那成功是有什么决定的呢?这就引出第二个定律:成功不取决于业务表现,而是别人对你业务表现的评价。也就是成功不是你的事情,是社会是你所在的环境决定的。 也很有意思,他们列举和一个例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有个王牌飞行员叫曼弗雷德.冯.里稀特霍芬,他曾经击落过80架敌机,外号叫红色男爵。红色男爵不但技艺高超而且个性张扬,故意把飞机涂成红色,在空中特别显眼,就是向敌方挑衅的。红色男爵目前在德国家喻户晓,在全世界也是鼎鼎大名,他的故事还被拍成动画片全球上映。那红色男爵是一战中击落敌机最多的飞行员吗?不是,同时期的法国飞行员雷类.方克击落了超过100架飞机,而且自己还没事,论战斗力水平是超过男爵的。红色男爵是被敌人击中而死的。方克的名气远不如红色男爵,这个是从几个侧面来定义的,方克在维基百科只有18中语言,红色男爵在维基百科页面有52中语言。像这种例子非常多,比如我们国内的,现在说到杂交水稻就想到袁隆平,可是你知道吗?中国有好几位水稻专家不论是科研水平还是实际贡献都是超过袁隆平的,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其它专家的名字。我们从小受学校教育,有一个固化的升学思维模式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那就是谁成绩好谁就上好大学,努力了就应该得到奖励,真实的世界不是这样的。这种思维模式就是相信那些成功人士都有超强的业务表现一样错误。请记住成功都是别人给的。
  西方科学家做研究还是比较严谨。虽然业务表现不直接决定你成功,但是某些领域业务表现就能决定成功。他们研究了职业网球选手和他们的受关注程度有什么关系。他们能根据网球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准确预测他的维基百科页面获得了多少点击率,而且网球运动员去搞什么绯闻也不影响预测结果。还有一个例子是他们研究了一组因一分之差有人去了重点高中有人去了普通高中的样本,最后这两人考上大学的成绩没有显著的差距。在绝对分数面前,环境因素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上面说的业务表现都是清晰可测,在业务表现不可测的情况下有什么定律在左右你是否成功呢?答案是你所处的网络决定你是否成功。他们列举了艺术品的例子,分析艺术家是如何获得成功的?艺术品就是一个不可测量的领域,可能好作品和坏作品行内专家能一眼看出来,但是都是好作品你如何对比其中的好坏,从而决定艺术品的价格呢?他们为了研究这个领域,收罗了从1980年到2016年的所有艺术品交易和展出数据,包括14000个画廊和8000个博物馆,涉及50万个画家,总共300万幅作品。他们通过这些样本研究分析成名的画家是如何发迹的?他们得出的结论,你要想成为超级明星,你的作品必须在几个顶级的画廊和博物馆里出现过。画廊也分一流二流三流,通常情况是你一旦进入某个网络,你几乎不可能跳到更高级的网络。也就是你在二流画廊展览过,你几乎不可能在一流画廊展览。艺术网络是由画廊、博物馆、收藏家和艺术家组成的。如果有收藏家花钱买了你的作品,那你就进入了网络。顶级网络会确保你始终留在这里,从此你就只属于顶级网络,就算你偶尔作品很差很久都没有卖出去,画廊不会给你减价。而是安排另一个收藏家买下这幅画,这样保证圈子里的人利益都最大化。这个规律如此明显,以至于只要看了艺术家出道的前五场展览,就能准确预测他一生的成就。有些人运气好,有些人老师好,一出道就在顶级网络。而如果前五场都在外围二流三流等外围画廊里面转,基本这个人一生就不可能有大出息。通过样本分析,50万艺术家中一开始运气不好从外围逆袭到顶级网络的只有227人,非常少。这些逆袭的人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他们的动作都很快,在职业生涯的前十年奋斗到了一流画廊。第二他们完全知道网络的重要性,他们会不知疲倦的在世界各地画廊里面转场,想方设法露面和各种圈类人交往,期待能碰到一个上升的机会。身在外围,你得非常非常着急才行。
  再说回到圈子和网络。现在比较流行什么人脉,强联系交换人情,弱联系交换信息,起得作用太偶然。你有时候对人家有很大期待,可人家根本不在乎。混这种圈子花费大量时间去做虚伪的社交,纯粹的浪费时间投入产出太少。人为什么不能真诚的交往呢?网络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你想加入网络,你得和网络其它人有共同利益,网络中的其他人都不必和你三观一样,网络中的个体都是对等的,甚至大家都不必认识有很深的交情。相对于人脉来说,加入网络是最重要的。当然入网是不公平的,有的人一出生就在某个网络,有的人能力虽有却只能在网络外游离,而且想要成功还不得其法。诚然,人到中年渐渐都会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正确认识自己是获得人生幸福的关键,不必一味苛责自己。上面科学家分析的样本,基本大部分人都是平凡走完自己的一生,成功的毕竟是少数。但是幸运的是成功和幸福是两码事。
  关于年终最后一篇也该结束了,这一年想通了很多事情也开阔了不少视野,孔子说的困而知之者就是我这种,我和自己总算和解了。上面说的那些 定律至少和我目前在职场遇到的人和事是自洽的,现在反思自己以前确实走了不少弯路。选择了领域,你就选择了生存方式。这上面所说的成功都是世俗的角度,但是人生的意义并不在追求世俗的成功,完全由自己个人选择。祝自己2019年有个好的开始,祝大家新的一年里步步高升。

坚持原创技术分享,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