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北漂的一点感想

前言

  学生时代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对鲁迅学习的比较多,对其辛辣的文字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十分喜欢。如今在社会上打拼多年,可能是职业关系,我不太喜欢只谈问题不给方案的处理方式。渐渐的对鲁迅看的就不多了,相反对胡适的思想越来越推崇,其少谈主义多研究问题的态度比较契合我现在的风格。今天不聊鲁迅的思想,是聊鲁迅的北漂经历。

正文

  鲁迅原本是一个书香门第,也算是官三代。怎奈时运不济家道中落,在鲁迅小时候因为祖父的案件吃了官司,家庭的突然变故,也让小时候的鲁迅体会到了世态炎凉,估计是受了不少白眼,对鲁迅的人格朔造特别明显,成年以后性格特别坚韧文字特别刻薄。他两个弟弟当时还小,可能没有感受鲁迅体会到的人情冷漠,也造成三兄弟性格迥异。
  因为童年的苦痛记忆,鲁迅小时候特别想出人头地,作为家中长子,必须当起这个家。在当时可能只有贫家子弟才去的学堂,鲁迅先生也去。甚至为了学费问题,去东渡日本留学。我们现在看东渡日本留学,可能是优秀的人才去,实际不是的。大部分都是家道中落,却想出人头地的那些家庭子弟才会去。但凡有条件的都不会去外国留学。
  鲁迅先生其实去日本也没有好好学习获得一个正经的文凭。他的文章写的藤野先生,介绍了一段弃医从文的经历,实际他的医学成绩并不突出。只是在日本翻译了几本文学著作和朋友合办了几本杂志,还都没有挣到钱。最后在留学经费花完的情况下,才不得不回国谋个差事,一是家庭也需要他供养,二来日本也没有出路。我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回国后鲁迅先生北漂的经历。
  现在80后被高房价折腾的死去活来,年轻人要靠死工资在北上广一线城市买房简直太难太难了。鲁迅先生北漂也遇到这个坎。新任的教育部长蔡元培邀请同乡鲁迅共事,那个年代也没有说面试要文凭,凡是留过洋,即使是野鸡大学的,只要有朋友圈推荐都能获得一份差事。鲁迅先生就这样在老乡的推荐下,从浙江绍兴县城拎着个箱子来到大城市北京(当时他还是一个人民教师),就这样成为了一个光荣的科级公务员。
  基层公务员工资也不高,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接济他,相反这个时候他还要供养家庭和在日本留学的弟弟。每个月发完薪水寄给家人,剩下留给自己的就不多了。没办法,他只能在砍头集散地菜市口找了个隔断间,开始了自己的租房生活。
  入住没多少天,他就后悔了。这个地方太脏了,蟑螂又大又黑,油光闪亮,一看就知道营养不错。最膈应的是床铺,一小时能逮30多只跳蚤。为了不被咬肿,鲁迅只能趴桌子上睡,第二天起床继续逮跳蚤。而且周围住的人也是鱼目混珠,各色人等都有。鲁迅被吵的神经衰弱,但是初来乍到,没钱换房,就这样鲁迅在这样的环境忍受生活了4年,你可以想象作为一个海外归国的高级知识分子的心理阴影。
  有一次房东说,隔壁有个名叫「补树书屋」的三居室,是个凶宅,院子槐树上吊死过人,白送都没人住。鲁迅听到这个消息乐坏了,不多日,他就迅速搬进去了。终于有个安静的地方能向往诗和远方,夫复何求。他还专门跑到小商品市场琉璃厂买下4幅画,3个小摆设,合计10个大洋。回家迎着夕阳,感觉自己终于过上中产阶级生活,满脸小确幸。
  新房唯一的缺点是猫叫太扰人,隔三差五的野猫调情,整晚闹得鲁迅睡不着,他抄起竹竿上去就打,但没过一会,几只野猫又浪回来了。好在凶宅风水不错,鲁迅的生活慢慢发生改变。
  在单位作为新来的外地人也不受待见,老油条们尸位素餐,什么事也不干,鲁迅无奈下只好在家里喝茶、写文章,当个「佛系青年」,时不时的给新青年投稿。就这样,在他北漂第6年,他原创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当即成为轰动一时的爆文,各大媒体疯狂转发。连北大的李大钊和胡适都夸赞鲁迅的才华。
  终于凶宅里默默码字的鲁迅,成为了北京城最著名的爆文大神,写一篇爆一篇,名气和稿费水涨船高,连北大学者钱玄同也来拜访。
  随着名气见涨,鲁迅大名在老家广为流传,家里人纷纷过来投靠。一大家子住三居室肯定不够,加上这时候他经济状况也有好转,人出名了来钱也快,他决定买一个大房子。为了找房,只懂学术的鲁迅开始研究房价。彼时北京作为准一线城市,房价低于上海、广州、天津、南京。鲁迅存款不多,想找个地段好、户型好的房子仍是费劲。从东五环到西五环来回折腾半年,看了30多套,总算相中什刹海西北一套二手四合院。这里临近北大沙滩红楼,文化气息浓郁,符合鲁迅高级知识分子身份。南北通透, 适合老人孩子居住。30多间屋子,足以住下一大家子外加保姆、厨子、司机。
  但房子总价3500大洋,拉黄包车的干30年也买不起。鲁迅托关系,找浙江兴业银行老乡贷了500大洋,卖了老家的房子,加上存款,总算全款买下。
  北漂第7年,房子搞定了,鲁迅以为以后一家人会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特意安排2个弟弟住主卧,自己住次卧。谁知道2个弟妹的生活日常就是作,厨子刚端上一盘日料,她们死活要吃饺子。没事就去买奢侈品,刷爆鲁迅好几张信用卡。住进新家不满一年,就把自家弟弟从日本接过来。
  作,也就算了,最可怕的是家庭关系不和谐。鲁迅偶尔提醒几句,俩姑娘就能到自己老公那挑拨离间,一大家子鸡飞狗跳。纯种直男鲁迅根本应付不了,气得饭也不和他们吃,天天闷在小房里。没过多久,鲁迅受不了家里鸡毛蒜皮,搬出去租房。中途回家拿书,本想找二弟聊聊。结果周作人说他小家子气,跟女人计较,把鲁迅的书扔一地,还拿鲁迅的古玩砸他。鲁迅怒了,抄起瓷枕就反击。
  最终,鲁迅和弟弟全家绝交,带着母亲和童养媳净身出户。他在西四环的砖塔胡同租了个破开间,晚上睡觉连门都关不上,冬天把老婆冻得直哆嗦。只好找两个朋友各借400大洋在西二环阜成门的城中村,买了套小四合院。安顿好母亲和老婆,身无分文的鲁迅又背上800大洋的房贷,这钱他2年后离开北京也没还完。为了早日还款,鲁迅连着在北大和北师大教书,2份兼职加上正职工作让他在西单、北大、阜成门之间来回跑,每天少说3、4小时在路上。
  北漂14年,从30到44岁间鲁迅经历了租房、买房、还房贷各种辛酸。在他从县城教师变成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思想先驱,背后就是一地鸡毛。

感想

  鲁迅先生北漂这段经历可以看出,先生的生活也不轻松。生活从来就不是轻松的,没有哪一代人是容易的,生活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现代社会相比鲁迅时代确实要先进很多,各种资讯也很发达,但是很容易就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你读不到真正的智慧。就比如我身处的P2P行业,我就真搞不懂那些借钱消费的都是些什么人?年轻本是挣钱的年纪,你可以挣多少花多少,量力而为,怎么还能借钱消费呢?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虽然现在财富的增长可以是指数级的,不像过去是线性增长,如果考虑人口比例,能享受财富指数级增长的毕竟是塔尖那部分少数人群。不过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人类社会的演化法则就是这样。大部分可以大概率的预期自己将来不会有大的财富和阶层变化,认识到这点你就应该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相反你能更容易获得幸福。而如果你报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大概率你会很痛苦,当然你可以说你有梦想,会不会成功?当然会成功,但是成功毕竟是一个偶然事件。一个人一生能在晚年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已经很了不起了,有时不必对自己过于苛刻。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不在你取得了多大的成功,而在于你经历了多少事情提升了多少维度。
  再拉回到现实,我身处P2P行业,我很清楚这行对小年轻意味着什么。当金融资本开始对屌丝阶层进行收割时,说明这个时代真的留给年轻人的机会不多。那这群花未来钱进行透资消费的小年轻,等到将来他们老的那天谁来养他们?难道像日本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做一个佛系青年,整个社会透着无欲望的下流氛围?这是我们80后90后未来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社会问题。我是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小就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任何事情都有代价,你要想获得必须首先付出,这份付出还包含着未来不确定性的高风险。罗永浩曾经说过,年轻人就应该在年轻的时候把挣的钱花掉,不要年纪轻轻想着存钱,要相信未来会挣大钱。我对这句话也深表认同,前提是你是否准备好付出代价,你是否能像罗永浩一样足够牛逼。所以人合理认识自己很重要,这样你就能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坚持原创技术分享,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