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一直以来是我的业余爱好。从小接触佛教,那时的感觉是被教科书洗脑,佛教是封建迷信,直到大学断断续续没有成系统的研读佛学书籍,才明白一直以来对佛教的误解很大。去年偶然在得到专栏听到万维钢老师介绍罗伯特·赖特的为什么佛学是真的这本书,相比于东方介绍佛学的神秘,我更喜欢西方人用西式的思维方式,去除掉佛学里面超经验主义的东西,从科学和心理进化论的角度谈论佛学。今天简要介绍一下这本书的思想内容,希望你能有所体会。
苦是什么
罗伯特·赖特教授是一位心理学研究者,他本人不仅研究佛学,而且从佛教的基本修炼方法入手,加上现代心理进化论的研究结论给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佛学。佛陀第一次讲法,说的是四圣谛,所谓的苦集灭道。赖特教授花了很大篇幅说苦。
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播自己的基因。为了传播基因,我们要吃饭,要找到性伴侣生孩子,同时为了加强自己的生存权和生育权,我们还要打败自己的竞争对手,还要获得声望。因此,人类经过自然选择的进化,在心理上给人类做了三个设定:
第一,完成上面的事情,你能获得快乐。
第二,快乐是短暂的,它不能持续很长时间。
第三,对于以上两点,大脑应该专注于第一点,而忽略第二点。
自然选择设计的大脑让人类永远处于一种不满足的状态,它根本不在乎我们是否快乐,它只是把快乐当诱饵,来使得我们完成基因传播目标。永远在追求,偶尔被满足,即使得到了也是短暂的快乐,你永远处在不满足状态。所谓的快乐,其实是错觉。
所以”苦”就是”不满足”。
无我
在心经里面开篇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
-色蕴(physical body):就是指人的身体,英文中经常把这个色翻译成form(形态),这里指人的身体。
-受蕴(basic feeling):就是指人的情感,比如痛苦,高兴,担忧。
-想蕴(perception):就是人的基本感知,比如视觉,听觉,嗅觉。
-行蕴(mental formations):就是人的想法和行为,包含一些复杂的思想,我们做事的习惯和倾向性。
-识蕴(consciousness):就是人的意识。
佛经说”我”不存在,”自我”是虚幻,《五蕴皆空经》说人的身体,感情,感知,想法行为,甚至意识都不属于”真正的我”。真正的我到底存不存在都是一个问题。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史,给人类的大脑设置了七个模块:自我保护,吸引配偶,保住配偶,群体认同感,关爱亲属,社会地位,避免疾病。人并没有恒定的自我,你在不同的时刻,被不同的模块所左右。求偶模块说了算的时候,你是一个形象。自保模块说了算的时候,你是另一个形象。模块控制人的方法是情感,每个模块都向你输出一个情感,哪个情感强烈,哪个就容易抓住你的注意。而且这些模块还根本不靠谱,他们给你出的主意常常是坏主意,你被他们迷惑,他们不是你,这也正是佛陀说的五蕴皆空和无我。
为了说明无我,赖特还列举了一个实验,实验是这样。为了治疗某些大脑疾病,医生会把病人的左脑和右脑之间的连接管道给切开,这样病人的左右脑之间就不能相互联络了。人的左脑控制右眼,右脑控制左眼。如果你只让病人的左眼看一个字条,上面写着一句话”请你现在出去散步”,他看到字条会站起来照做。请注意,这个时候只有右脑知道这个指令,左脑不知道。而负责语言的区域又恰恰在左脑。好,现在在他往外走的时候,你过去问他,为什么要走出去,你猜他会怎么回答?
负责回答问题的是左脑,可是左脑没有看见字条,它跟右脑有没有交流,所以左脑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往外走。但是实验结果是,病人给你的回答不是”我不知道”,左脑的做法是现场给你编造一个答案,比如说”我想出去喝水”,而且左脑对自己编造的答案深信不疑,它以为是它自己做出的到外面走走的决定。
一系列这样的实验都说明,并不是我们的意识在做决定,而是决定已经做出了,意识来给决定找个理由。做决定的是一个自我,找理由的是另一个自我。所以由此可知,”自我是个幻觉”,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冥想的方法
佛学其实特别讲究实践,它不仅仅是个理论体系,更是修行。就像我们没有办法向一个色盲解释红色一样,仅仅从智力上理解佛学是不可能的,有些概念大概只有修炼到那个水平才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练习方法就是静坐冥想,其实这个方法不是佛陀发明的,在古印度几万年前的婆罗门教徒就存在这种修炼方法,当时佛陀从六师外道那里借用过来。不要以为静坐冥想是很简单的事情,我曾经在大学里面尝试过,能坚持15分钟的极限,现在能坚持5分钟就不错了。
大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三个美国人分别去亚洲学习内观。其中有一个叫约瑟夫·葛斯丁(Joseph Goldstein),回到美国以后在1976年出了本书,叫《洞见的体验》,向美国人传播内观。这三个人后来联合创办了洞见冥想协会。赖特教授就是2003年在这个协会,学习了这套功夫。现在在西方,尤其是知识分子中间,非常流行冥想。内观冥想的目标是获得对事物的洞见,和个人真正的自由。
现在的冥想界大概分为三个派别:
一个是禅宗:方法是思考一些公案,像寓言故事一样,有时候搞言语上的机锋,然后来个顿悟。
一个是藏传佛教:方法是想象一些艺术视觉。
一个是内观:它主要是追求正念,要求自己观察自己的心理和情绪是怎么回事情,有点像心理学家在分析解剖自己一样。
冥想的形式非常简单,如果你追求仪式感,可以找一个安静点的地方,什么姿势都行,只要不睡着就可以。第一步就是坐下,第二步就是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别的什么都不想,一心一意的专注于自己的呼吸。
不要以为做到这步很简单。当一个人什么都不干的时候,大脑的正常状态是随机漫步的,各种想法都会不断的冒出来,你会做各种白日梦。这时你处于一种默认网络模式,冥想恰恰要求你不能进入默认网络模式。你的思想不能信马由缰,必须专注于自己的呼吸,能坚持的时间越长,功夫就越深。
冥想的功夫从低到高,大概至少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你能不受强烈情感的困恼,能把”自我”和各种情感隔绝,你只有达到这个层次,你马上能体会到冥想的好处。这个层次,据说赖特教授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则是能把自我跟各种想法全部剥离开,真正专注呼吸,不想其它。
涅槃
佛教讲涅槃是每个佛教徒最终的目的,所有修佛都是为了最终的涅槃,达到涅槃就算得到正果了。怎样才能达到涅槃呢?佛学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叫”缘起”。就是每件事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每件事发生又会有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又是另外一件事的原因。我们就生活在这个因缘中,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条件的。涅槃就是摆脱了因缘的控制,变成了无条件的。
佛学的意义在于把我们从自然选择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从一个更高的水平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两千六百年前,佛陀体察到自然选择给人的思想限制。他没有任何科学工具,但是发现了问题所在,并找到了解决办法,还发展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佛学体系。佛陀走的非常远,以至于后世的人难以理解他。两千六百年后,现代科学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使得我们可以学习佛陀的方法,印证佛陀的思想。
结尾
佛学为什么是真的,就介绍到这,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